日前,以“引領方向,駕馭未來”為主題的2013第十一屆中國(廣州)國際汽車展覽會盛大開幕。30余款新車上市,40余款新品首發,新能源、無人駕駛、車聯網聯袂演繹汽車前沿科技。由于國務院此前通過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-2020年)》,令節油、環保車再度成為車展上的亮點。德國四大車企同時向中國市場推出新能源車的力度更是引人遐想。
在今年廣州車展上,大眾的純電動車“e-UP!”正式亮相,據工作人員介紹,此次亮相正是為在中國上市預熱,預計明年就能登陸國內市場。奧迪也推出了A3 e-tron插電式混合動力車。同時,奔馳最新一代的smart fortwo電動車宣布其在國內售價為23.5萬元。
而最引人關注的是,華晨寶馬自主開發的新款純電動車之諾1E也在車展上正式對外發布。由于這是有著國際領先技術背景,同時以自主品牌身份亮相的最新新能源汽車產品,之諾1E被視為本土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有力的競爭者。
據了解,為了支持華晨寶馬自主新品牌新能源汽車項目,2013年9月華晨寶馬研發中心正式成立并專門設立新能源技術中心。新車型的核心部件高壓動力電池在國內采購,而新車的生產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。華晨寶馬方面也在采訪中表示,自己是“豪華品牌制造商中唯一將新品牌的新能源產品推向市場的企業”。
從產品參數來看,之諾1E采用了熱穩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廣泛認可的磷酸鐵鋰電池,航里程可達150公里,使用16安培墻盒充電大約7.5小時。
而對于業界最為關心的商業模式方面,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先生表示:“之諾的第一款產品不是為了追求銷量,我們的目的是讓整個社會對高檔電動汽車有更多的關注。”
正是由于目前產業化的環境仍然不成熟,產業鏈尚未打通,之諾的第一款車型,將采取租賃的方式??邓歼h表示:“租賃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體驗我們的產品。租賃也意味著消費者不用擔心車輛的養護和二手車保值,或者其他的任何顧慮。”
之諾1E作為華晨寶馬自主品牌的首款產品,卻沒有設定銷量目標,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難題,依然困擾著行業前進的步伐。我們也看到,曾為業界帶來生機的特斯拉6月宣布由于產品缺陷召回部分產品;而美國知名混合動力轎車生產商菲斯科也申請了破產保護。國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依然還在政策與市場的空白點尋找機會。這正如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大連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所言:“新能源汽車推廣在全世界都面臨障礙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。”
蘇波表示,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扶植政策仍在延續,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最終需要依靠技術開發。工信部與財政部將共同落實40多億元人民幣資金用于支援新能源汽車設計、電池開發項目。根據相關文件,財政部、科技部、發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門此前啟動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程的目標是,到201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運營規模達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%.蘇波透露,201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年度任務沒有完成,但這并不影響看好汽車業增長和消費的空間。